首先,是兴趣
首先是兴趣。著名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有了兴趣,学科就能学好。只要学生不把历史学科当成“豆芽科”或“副科”的思维(有的家长,有的学生视政治、历史、生物、地理视这些学科为“副科”),就能学习好。如果,学生认为语文、数学和英语最重要,其他学科是次要的,首先认识上就带有偏见,那么就不容易学好。既然国家层面都在开设这些科目,说明哪个学科都重要。语数外是基础学科,固然重要,但其他学科也同等重要。只是平时在学习时间的分配上孰多孰少的问题,语文、数学和外语要多分配时间,而政治历史地生少分一些时间而已。各个学科不是孤立的,而是关联的。学科之间可以相互补充。
所以,只要对历史学科有兴趣了,或者说从认识上提高了,相信历史成绩会好起来。
02
其次,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巩固和认真作业
课堂上,要认真听讲,按教师的要求去完成,包括积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等;课后养成花几分钟时间消化当天讲解的内容,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除了认真听老师外,还要积极动脑筋,认真记笔记。
记笔记主要是记重点,知识记在对应的地方。
平时学习最好是准备两支笔。一支是红色笔,一支是黑色笔。红色笔勾划课文重点(重点内容作记号、中心词等)。
03
第三,熟读课文
历史课文就像语文一样,学生要把课文内容读熟。提醒阅读的时候要思考,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
04
第四,学会制作历史思维导图
现在叫思维导图,我们那时候叫知识框架图。叫法不一样,但做法差不多。通俗易懂地说,就是把每课的知识点一个一个地列出来,用一条线把它串起来,把零散知识点形成整体,这样就不易忘记。就像一个个珠子用一条线连起来一样。这个可以平时学完一单元就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在期末复习时完成。
另外,自己学会归类总结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学习方法。即把同一个历史类别的历史进行归类。比如中国古史涌现出了哪些杰出的科学家,列出他们的具体成就是什么?中国古代史上的文化(文学、建筑、医学、史学、艺术、科技等)成就有哪些?
05
第五,学会做历史年代尺
做历史年代尺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按时间年代顺序把历史事件(课本上学过的)一个一个标注出来,可以横向和纵向地把中国和世界的进行编写。
06
第六,弄清楚常见的历史概念
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国家情怀等五个方面。以下这几个常见的概念要搞清楚。
1.时空观念,就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学会运用历史地图说历史就是时空观念的考查。
2.史料实证,就是指对获取的历史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
3.历史解释,就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
4.历史事实,就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或作用)定位,即“是什么”的问题;
5.历史叙述,就是指过去的事件或人物的客观事实的记录或表述
6.历史评价,就是指从某个角度对历史上的人或者事情进行评价,必须有鲜明的立场,比如是从唯心主义,或者唯物主义。具有相当的主观性。
7.历史结论,就是人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做出的一种主观性总结性认识。
最直白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历史解释是按照自己理解来解读事件;历史叙述是平铺直叙;历史观点是对一个事件的看法;历史结论是经过论述后得出的结论。
当然,课文中还有一些特定历史专业属语,也属于历史概念的范比如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等。
07
第六,学会穿越和思考
把自己放回到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设身处地思考。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怎样加强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和交通管理,具体办法是什么?
从现在的考试(中考)来看,不像我们当年那样,死记硬背的东西没有了,光靠死记硬背把历史知识点记忆了,还是答不起题。学习历史时需要动脑筋,学会运用历史知识来解答问题。比如史料论证等。
当然,基础的知识还是需要记忆的。理解记忆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