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和研究一项有意义的研究主题,得出有意义的研究结论,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才为一项有价值的研究。我认为做一项有价值的研究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是论文写作选题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曾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术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因此,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根基,是学术成果的灵魂,是衡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可以很好帮助学术研究者把握研究问题的本质,树立问题意识,贯穿于自己学术研究之中,让自己的每篇成果都驻入研究问题的灵魂。
在社会研究中只有建立“问题意识”,才能遏制低水平重复研究的不良学术风气,社会研究中的“问题”应该是现有“知识库存”不能解决或解答的问题,在社会研究中,“解决问题”也是问题,而不仅是技术或数学上的问题,提出问题的逻辑过程是研究领域→研究主题→研究问题。如果我们在社会研究中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仅有助于学术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遏制低水平重复研究的不良学术风气。
其次是论文写作的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一篇好的学术论文(现在好论文的衡量往往是通过发表论文期刊的质量衡量的)除了选题新颖外,还比较注重论文的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而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的选择需要作者平时的学术积累,作为一名博士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健全的知识体系是发表好论文的关键。
因此,平时需多阅读论文和著作,总结论文的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笔者通过对阅读和发表的论文进行总结得出一般定量论文的写作框架:(这里以A、B和C结构的论文为例)
1.引言或文献综述(意思一样,只是表述方式不一样),文献综述为整篇文章的“龙头”,文献综述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论文的质量,也间接反应了作者的学术水平,文献综述的第一段一般为研究背景,比如国家政策法规,客观实践现状等,最后点出该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献综述第二段及以下为具体的综述部分,该综述部分主要为整篇文章的研究主题,即C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总结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及自己论文的创新之处;
2.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说,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说主要总结自变量A、B和因变量C之间的关系以及支撑这种关系的理论,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两种形式,第一种为已有现存的理论(比如:需求层次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第二种为已有的研究文献,在无法寻找到现存理论时,已有的研究文献尤为重要,研究假说为根据理论基础而提出猜测性的变量间的关系,该假说最终可以被证实也可以被证伪;
3.实证分析,实证分析部分一般包括数据来源,变量测量(自变量,因变量调节变量和控制变量,注:个人总结得出,好的论文往往存在调节变量或中介变量)和模型构建,模型构建部分较为重要,该部分即研究方法的选择以及实证分析的过程(实证分析过程要根据自己研究的主题选择分析方法,比较常见的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好的学术论文实证分析部分较复杂,可以对变量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之后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即进一步的实证分析,研究更为微观的问题;
4.研究结果,根据实证分析部分,证实或证伪前文提出的研究假说,总结研究结果;
5.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即根据实证分析得出主要的研究结论,并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对策建议应根据总—分的结构进行总结,并具有可操作性。
再次是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也较为重要,参考文献主要为文献综述部分引用的国内外已有研究文献(通过与一些编辑进行交流得知论文审稿中编辑会在看你正文前看你的参考文献,根据参考文献判断你论文质量,因此参考文献对一篇论文的命运非常重要),参考文献的引用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引用数量应合理,要尽可能引用更多的英文文献(引用英文文献主要原因为国外论文研究较丰富和“一般认为你引用英文论文多就代表你学术水平高”);
2.引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表最新的期刊,一般引用最近3年的文献;
3.引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最好是权威期刊上的论文,这才有参考价值;
4.要根据你所投稿的期刊尽可能多引用该期刊上的论文,编辑看到你引用他们期刊的论文对你的论文会有好感。
最后是摘要和关键词,编辑老师一般看到你的论文题目后紧接着看你的摘要,根据摘要质量决定是否看你参考文献或正文。
我自己的论文写作过程是写完整篇论文后回过头来再写摘要和关键词,这样对全文能有个更好的把握,字数一般300-500字左右,摘要第一句一般为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句一般为研究过程(主要为所用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第三句一般为研究结论(研究结论为整篇论文研究结果的精确性总结,研究结论为摘要最为关键的部分),第四句一般为对策和建议,总体性概括提出的几点建议。关键词一般为3-8个,关键词首先要写文章主题,之后写因变量及论文中其他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