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政治教学有什么特点?

mzthxx mzthxx 发表于2024-11-21 04:25:34 浏览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浅析初中政治课的教学特点 如何上好一堂政治课, 不但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 要探讨的问题,也是有经验的老教师所不断探求和改进的问题。 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后,更加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那 就是实行新课改之后的课怎样上才合适。 有些教师甚至产生了今 后的课没法上了、不好上了等消极情绪。鉴于这种情况,我本人 结合教学实践,构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上好政治课。 1 掌握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推行新课改后,教材有了很大的改动,作为教师,必须透 彻地理解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才能上好政治课。我们可以通过参 加课改培训班,自学等多种形式来掌握新教材的主要特点。大体 而论,新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1 以学生的生活主题为经(主线),以课程学习内容为 纬,体现了综合设计编写教材的思路。教材打破学科分割,将适 合初中学生发展特点和需要的相关教育内容加以整合。 1.1.1 每个单元都尽可能地整合了与主题相关的道德、法 律、政治、国情、心理等方面的内容。生活是一个整体,在任何 一个事件中都可能包含政治、伦理、价值观、心理等各个方面的 因素。教材突破以往根据学科体系编排内容的局限性,避免了割 裂生活、孤立看世界的不足,在生活事件中渗透各方面的教育。 例如, 在“学会学习”单元中, 既有学习心理、 学习方法的指导, 又有珍惜时间、 正确娱乐、 文明休闲的价值引导, 还有合作学习、 互相帮助的道德教育,等等。另外,教材重视以品德教育为核心, 注意在综合的同时做到自然的渗透。 1.1.2 每个单元都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加 以整合。品德培养过程是认知、情感、能力等各方面均衡发展的 过程。教材突破以往偏重知识传授的局限性,在每个单元中都尽 可能地调动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在心理与道德发展中的作 用,同时促进这些心理要素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教材中广泛采 用了体验、讨论、阅读、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方式,为发展学生 的道德认知、道德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道德情感,养成相 应的行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1.3 整个教材考虑了前后呼应,层级衔接,螺旋上升。 每个单元既相互独立, 又是整个教材体系中相互联系着的不可缺 少的一部分。例如:在第一册第一单元中安排了规划初中三年生 活的内容, 在第五单元中有对一个学期生活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 望;第一册主要是从个人生活的角度展开,第二册就开始从个人 生活扩展到他人的生活、集体的生活和社会生活,如第二册中 “无序与有序”就是讲生活的规则问题。 1.2 充分体现以正视和提升学生的精神需求为本。 无论是 以思想政治的要求为切入点,还是以生活事件本身为突破口,都 强调不回避学生客观存在的真实感受。 如学生得失及成长中的喜 怒哀乐,设法通过恰当的活动方式,使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审 美、道德理性自然提升,尽可能使活动本身自然、贴切而不主观 游离。 1.3 严肃地追求思想内涵与意趣的深刻和品位,注意为学 生提供足够的进行消化和思考的空间, 以提升学生道德思维的品 质。重视情感与理性的内在结合,并特别重视情感体验在思想品 德发展中的重要性。 1.4 重视活动和实践,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高度重 视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和 实践内容,引导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观察、感受、体验和思考, 从中获得思想品德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 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 和决定的,要上好课改后的政治课,我觉得必须掌握、理解新课 程的具体目标。 2.1 转变课程的功能。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 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知识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教育 目标的三级层次是:①知识,②实用技术,③态度和技能。而在 知识呈爆炸性增长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 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 接受。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目标层次,追求一种新的教 育目标层次, 那就是从知识→实用技术→态度和技能的顺序转向 态度和技能→实用技术→知识的顺序。当然,教育目标的新三级 层次没有忽视传授知识技能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但反对把知识作 为追求的惟一或首要目标,而是强调具有技术行为素养的人(关 心变化和革新,有批判精神和团结精神,富于责任感和思想自主 的人),更适合于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和文化知识。学生对待 基础知识的情感态度和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到知识的获得, 而且关 系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确立,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否发挥 以及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2. 优化课程的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 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