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中不好的习惯以及改正的方法?

mzthxx mzthxx 发表于2024-11-30 06:31:54 浏览4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好习惯令孩子终身受益。在孩子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要学多少知识、成绩要有多好,这一阶段,正是孩子们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家长和老师都应该重点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一旦发现有不良的学习习惯倾向,应立即予以纠正。在小学里,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好习惯能令孩子终身受益。  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家长不可一味责怪孩子,首先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很多时候是家长的不当言行“造就”了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  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哪些  1.学习时间不固定,不制定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  2.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神不集中;  3.自习课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效率低下;  4.不善于利用工具书,马虎应付学习;  5.爱面子,不懂也不问;  6.做作业拖拉;  7.快下课时听不进讲,早早收拾好书包,心中开始想着课后的娱乐活动;  8.学习之余不善反思;  9.做作业前不看书,做完作业不相信自己,总要找人对对答案才放心;  10.只关心分数,而不对作业、考卷进行分析检查;  11.学习时小动作多;  12.边做作业,边看(听)电视(收音机);  13.书本胡乱丢,学习时现用现找,浪费时间;  14.平时不复习,考前开夜车;  15.听不进对学习的批评;  16.偏科;  17.学习易受情绪影响;  18.学习耐挫性差等。  如何矫正孩子不良学习习惯  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家长没少管,但似乎效果并不好,不少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以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基础的,每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都会向学习习惯迁移,在这一点上家长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一般而言,家长的生活习惯好,自然会“传授”给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是家长们有意识地自我约束才能达到的。对于以下七类颇令家长头疼的不良学习习惯的纠正,家长应学会运用技巧。  1.做作业拖拉  很贪玩。每天做作业总要到晚上10时以后,其实他的作业并不多,他的同学一般都能够在晚7时完成。家长发现,在做作业时,拖拉习惯了,喜欢边玩边做,做两分钟,玩五分钟,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上厕所。  孩子做作业拖拉的习惯,很大程度上是家长们造成的。一些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端茶、倒水,总是在打断孩子;还有的家长喜欢坐在旁边指手划脚,孩子写错一个地方就大呼小叫,造成孩子心理恐惧,每写一个字都小心谨慎;还有的家长在孩子做完作业后,就布置大量的课外练习,一些孩子为了避免多做作业,有意拖拉,久而久之,拖拉的坏习惯就养成了。  对策:孩子拖拉,家长要反省自己,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养成了做作业拖拉的习惯,然后对症下药。孩子做作业前,家长应指导孩子将一切准备工作做到位,如喝水,上厕所,要用的文具、书本都准备齐了;孩子做作业时,家长不要在一旁盯着,不要轻易打断孩子。对于一些已经有拖拉习惯的孩子,可请教老师完成作业的大致时间,限时让孩子完成作业,完成的情况,家长可在联络本上向老师汇报。  2.不检查作业  平时的作业整洁、正确率高,总能得到小红花,但一到考试就落后了。老师通过与其家长交流得知,平时做完作业,没有自行检查的习惯,从一进小学校园开始,家长就包办了本该由孩子完成的任务——检查作业。  对策:孩子们都是喜欢游戏的,建议家长和他们做个游戏。封孩子为“作业(试卷)国王”的警察,警察的任务就是抓坏蛋,在这个王国里,坏蛋就是那些错题。每次做完作业或是答完试卷后,“警察”就必须尽义务要抓“坏蛋”。如果有一天,警察再也抓不到坏蛋了,那么警察就可以升级为警长。这个游戏也能帮助孩子改善作业粗心大意的毛病。  3.不懂也不提问  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他们乖巧得很,但也很少提问,“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善于思考,提不出问题来”。不懂而不提问的现象,总是让问题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越积越多,问题多了却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孩子想提高学习就难了。  对策:思考会令孩子不断进步。对于不爱思考和提问的孩子,建议家长多从其他方面来促使孩子开口提问。比如,家长可多带孩子去科普展馆,去超市和菜场,让孩子多问,比如买东西,让孩子去问价格,提示孩子去询问商品情况,这样做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也能让孩子将提问看作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  另外,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也应“不耻下问”,学着向孩子问问题,孩子回答不出来的,就带着孩子一同去向他人请教,家长这样的做法,也是对孩子提问进行的鼓励暗示。  4.学习缺乏动力  丁丁最令父母头疼的问题,就是学习不主动,非要家长盯着才肯学习。由于学习不主动,在临近考试时,丁丁得花费比同学们多出几倍的精力备考,“临时抱佛脚”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丁丁的成绩长期处于班级中下游。  对策:给家长提供一个游戏学习法。孩子不愿学习,却一定会喜欢游戏。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打牌”学习,如将想让孩子学习或是复习的内容(学科不限)写在多张纸条上,家长和孩子一起玩耍,双方相互抽牌答题,最后让孩子将所有的题过一遍。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与孩子“打牌”的过程中,不要显得过于睿智,有时糊涂一点,向孩子请教反而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5.不爱惜学习用具  玲玲上学了,父母给她买了许多漂亮的文具,玲玲着实兴奋了一些时候。但好景不长,玲玲的书桌上和书包里放满了没用完的铅笔、作业本。每支铅笔用过两次后就搁置一边,要换新的,每本作业本用不到三分之一,就破损不堪,卷笔刀多得可以开博览会。对孩子的学习,家长们都毫不吝惜,在给孩子选购文具时,多半会迁就孩子,动辄花百来元买一个卷笔刀,但孩子却并不珍惜。  对策:孩子乱丢学习文具的现象较为普遍,对此,家长应定期检查孩子对文具的保管情况,对孩子浪费的行为要进行教育(如可带孩子去了解贫困学子的学习状况),对孩子不切实际地提出购置文具的行为要学会拒绝。家长也可以试着这样做,可将文具作为奖品送给孩子,在赠奖时给孩子提出期望,相信孩子看到文具时就能想到它背负的“使命”,不会轻易浪费。  6.不清理学习场所  清理学习场所是指学习完成后及时整理桌面和周围环境,物归其位,以便下次学习的顺利开展。这是一项经常性的活动,有些孩子由于多种原因,不太耐烦去做这种工作,往往把清理任务扔给家长。家长有时出于溺爱,认为孩子做完作业已经够辛苦了,就不再要求孩子清理学习场所、收拾书包等;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会做这么细致的工作,或做起来较费时,效果不佳,于是越俎代庖,落得省事。  对策:孩子做作业是比较辛苦的,但不能因此放弃要求。具体处理办法是,让孩子稍稍休息和松弛一下,然后再要求孩子清理。孩子初次清理时,应有耐心地在一旁指导,直到清理完毕为止。最后,给孩子一些鼓励,口头鼓励或物质鼓励均可。特别注意的是,就算是孩子收拾得不干净、不整洁,家长也应鼓励,而不应抱怨或再次整理,这样只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7.无节制地看电视  龙龙爱看电视,放学回家,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就打开电视,看得入痴入迷。吃饭、做作业、玩耍都要开着电视,每天花在电视上的时间至少4个小时。眼睛近视了不说,学习效率也极为低下。  对策:家长不让孩子看电视是不合理的,关键在于指导孩子正确地利用这种传播媒介。为了防止孩子无节制地看电视,家长必须对孩子进行经常性的教育,要约法三章,每天能看多长时间应依儿童年龄、身心状况、学业状况而定。有两条家长须记住,第一,不要把看电视作为对孩子的一种奖赏;第二,要恰当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适当带领孩子做些室外游戏和室内游戏。同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些有趣又有益的儿童读物。另外,家长自己也不能有长时间看电视的习惯,最好不要经常打开电视。  纠正行为不要撕裂“伤口”  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不可一蹴而就,它是个反复的过程,纠正的过程也许是艰辛的,但只要家长每天坚持纠正,且方法得当(注意:身教要多过言传,少责罚、多鼓励),一天天过去,就能欣喜地看到孩子的转变。尤其是在假期里,家长和孩子接触的时间较多,可借机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在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时,切忌撕裂‘伤口’。”  一个人在餐馆打工时,手指被刀具划破了,他去一家私人诊所治疗。医生给他清洗了伤口,上了点消炎药说:“没事了,你的手指只是一根小血管受了伤,不用包扎,会自然愈合的。”这人觉得奇怪,“您怎么知道只有一根小血管受了伤?”医生听了,便很认真地拿来镊子,将那人的伤口朝两边撕开,指着中间的一根小血管说,“你看,先生,就是这根小血管受伤了!”这一下,这个人原本不用包扎可以自行愈合的伤口遭了殃,伤口不但要包扎,还得请假休养。  这个故事在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方面,给了我们启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些他们自己可以自然修复的小“伤口”,却被家长人为地“撕大”了,弄得非“包扎”、休整不可。比如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爱岔嘴是正常现象,孩子们得有个适应过程,但不少家长和老师却总在批评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你不是个好孩子,一边罚站去?”看看,“伤口”被撕大了,想“自然愈合”都变得困难了,将来只有靠老师和家长的强力矫正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自然愈合的小伤口不留疤痕,而经过扩大再治疗的伤口,治愈后是一定会留下疤痕的。在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方面,被“撕开”扩大化的坏习惯,将来的纠正也会留下“疤痕”,而这也许是孩子一辈子也抹不去的心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