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人类对事物及其规律性的认识,也是小孩子对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说,它是以思想内容的形式为人们所掌握。所以,知识是我们用来发展生活中抽象的思维智力的基础,是能发展一个人全部智力和才能的“营养料“技能是指由于练习而巩固了的行为方式,它是相应行为方式的概括化的结果。
人们常说的这个孩子聪明,学东西很块,那个孩子愚笨,什么也学不会。这里所说的聪明或愚笨,都是指一个人的智力而言的。
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智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但是,知识、技能和智力又不完全是一回事。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都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没有一定的注愈能力、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感性知识就无法接受。没有一定的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理性知识也难于领会。智力就是各项能力的综合,智力的高低是由能力的大小决定的,而能力的发展是在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完成的。离开学习和训练,什么事情都不做的人,他的知识和技能是得不到发展的,因而他的智力也就得不到开发。但同时,智力在一定程度上又决定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
掌握知识的过程和发展智力的过程很可能是不一致的。掌握知识的过程,如果方法得当,就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使孩子随着知识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聪明,如果方法不当,也会阻碍智力的发展,甚至使孩子越学越笨。这是因为知识在人的头脑中可以表现为两种状态:能动和僵死,取得两种结果:一种是知识在头脑里呈能动状态,这类知识能够发展智力,使孩子越学越聪明:另一种是知识在头脑里呈住死的积压状态,这种知识不仅无助于营养孩子们的智力,并且很有可能会成为孩子的精神负担。
我们常见许多孩子学习了一些知识,但智力并没有发展或者发展不快。同一年龄的孩子在一块学习知识,有的学得快,有的学得慢:有的会用,有的不会用,根本的原因在于,原已学到的知识在头脑里是呈现何种状态,如果是死记硬背得来的,根本没有理解或似值非世,这种知识在脑子里就好像储藏在仓库里的“处理品”一样,他是不可能会进入到周转的过程中积压物资,这也算是儿童们精神上的负担,他是不可能转化为精神上的财富,即转化为智力,变成思维的工具的。
二者之间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技能是人运用知识和经验于生活和实际的能力,是通过反复练习而成的。技能到了相当熟练的地步,即成为技巧。
智力就是人们的认识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方面,其中思维力是核心。智力同技能的结合叫做能力。人们从事一定活动所具有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叫做才能。
二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智力发展水平是掌握知识的基础。掌握知识的第一步是理解,理解力强就有利于正确而迅速揭示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关系,从而有利于理解新知识的含义。智力发展得好,记忆的谋略和方法就会更合理,因而有利于巩固保持理解。
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相关,智力发展得好才善于观察和思考,从而善于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理解力、记忆力、观察力、思考力都是智力活动的重要方面,没有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智力,就很难正确、迅速而又有效地掌握知识。
其次,智力的发展通过实践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实现的。智力虽然和天赋素质有关,但不是自然成熟结果。它是在实践中,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在掌握人类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标志智力活动水平的理解、观察力、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受到锻炼、培养,而得到发展提高。
可见,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互为条件的,但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增长不一定完全平衡和同步。因为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兼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传授知识的方法不当,就不能发展智力。因此,家长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探索如何发展幼儿的智力。因为,不少教育家认为,发展智力是智育教育的核心问题。
从联系与区别中,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人要想发展智力,就要努力掌握知识。只有努力在早期掌握更多的知识,才可以使智力得到较大的发展。但是智力的发展又不单单为掌握知识,其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未来。所以在发展智力的过程中,关键的关键是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有了方法,不会的知识可以掌握,有了方法,没有的知识可以创造,智力与知识是什么关系?不会的事情可以学会,这才是发展智力的根本目的。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分低能的人不是少数,就智力水平看他们未必怎么高。特别是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从本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十几年中,科技的发明、发现要比过去二千多年的总合还要多,知识老化的周期越来越快,大学中所掌握的知识约占实际工作所需的十分之一,其余百分之九十是在实际工作中学习的。光有知识没有能力,没有方法是不行的。可以说在当今社会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就是处理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低的体现。因此我们在处理知识与智力关系时,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重点处理好提高能力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